电台小说网

电台小说网>蹲下来和孩子说话:比打骂更有效的 10 大亲子沟通策略 > 第 6 节 工具 6 言行一致(第2页)

第 6 节 工具 6 言行一致(第2页)

再比如,在公共场合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安静下来。由于着急,我们告诉孩子小声一点儿的时候声音可能比较大——因为这样才能够压过孩子的声音。而对于孩子来说,这时家长又表现出了言行不一致,即语言想表达的内容是让他们说话小声一点儿,但家长自己却在大声说话。此时,不妨将语调放得低沉一点儿,比画出「嘘」的手势等,这样往往效果更好。

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咨询:「为什么我家孩子每次都不肯去刷牙?而且怎么说他都不听?」

听到她焦虑的语气,我问道:「那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?就是当他怎么也不听的时候,我们最后把他拽去刷牙,他也就刷牙了?」

「对,对。」这位妈妈频频点头。

「那就对了。孩子其实很聪明,他非常清楚父母的底线在哪里——只有当你开始把他拽走,这才是你真正表达出要他去刷牙的讯号。下次,你希望他去刷牙时,不要只靠说。试试走到他身边,牵着他的手,一边带他去洗漱台,一边告诉他要去刷牙了。这样试一试,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。」

当天晚上,这位妈妈走到孩子身边,牵着他的手一起去洗漱时,孩子一反常态,变得非常温顺配合。

家庭中的言行一致

当我们将言行一致放到家庭背景下时,会发现更大的挑战往往源于——人与人之间难以做到言行一致。

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诉苦:

她家有两个孩子,大的7岁,小的1岁多,孩子的奶奶总是喜欢哄骗他们。

比如,奶奶带小宝出去玩,大宝也要一起去,但是大宝的粥还没有喝完,奶奶就说她会等着大宝,等粥喝完了一起去。结果大宝把粥喝完了,奶奶已经带着小宝走了。惹得大宝好一场

()

大哭,直说奶奶骗人。

第二次,同样的场景下,她又说等大宝把粥喝完了一起去,大宝当时就说奶奶爱骗人,上次说等自己就没等,然后赶紧跑去喝粥。这位妈妈以为奶奶这次怎么也不会再失信了吧,结果等大宝喝完粥到门口一看,又没人了……

这位妈妈说,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,跟奶奶也讲了很多次道理,但奶奶总是说她的孩子都是这样骗大的,她都骗习惯了。

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养育挑战时,应该如何做,才能与孩子顺畅沟通呢?

绝大多数情况下,养育的原则是「谁带谁做主」,不涉及原则的问题都由着老人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处理;但如果涉及我们所坚持的原则问题,就要做好两手准备:要么老人可以接受你的想法,你应该感谢老人的付出和改变;要么老人不能接受你的想法,那就换人来带。

你不可能既要求老人带娃,还要求老人改变习惯了的行为方式——改变自己都很难,更别说改变老人了!

的确,在「能怎么办」和「想怎么办」之间是存在鸿沟的。我们当然希望老人有所改变,不要再骗孩子了。但是,这位妈妈多次尝试与老人沟通,不也都失败了吗——「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,跟她也讲了很多次道理,她总是说她的孩子都是这样骗大的,她都骗习惯了。」

说「能」之前先考虑「不能」。在家庭的旋涡之中,我们至少短期内不能改变老人,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和孩子。我们秉持的原则应该是——不管别人如何对待孩子,自己都要做正确的事。

第一,肯定孩子的真实感受。

坦诚地告诉孩子,奶奶类似的「骗人」行为是不对的。

奶奶答应大宝喝完粥就带他出去玩,但她没有做到——奶奶说话不算话,这是不对的。

第二,妈妈要注意言行一致,

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尽力做到。

假如奶奶因此成为反面教材,孩子们此时更需要正面榜样。如果妈妈能做到说话算话,就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——孩子会意识到:妈妈说话算话,可以信赖。不管别人如何对待孩子,只要父母能教给他正确的事,他就会去做正确的事——甚至可能因为痛恨被哄骗而更努力地成为一个正直的人。

第三,老人需要被体谅,但父母更需要解决问题。

如果有更好的办法,奶奶又怎么会去选择「骗人」呢;就像如果我们能跟孩子更好地沟通,又怎么会选择「打骂」呢?让奶奶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出去玩,显然是不现实的——年纪大了,孩子又跑得快,她确实看不住。所以,作为妈妈,应该意识到奶奶的口头承诺只是对孩子的敷衍——她做不到,又不想起冲突,因而选择了对她自己而言最有利的策略——哄骗。

这时,妈妈完全可以参与其中。如果大宝只是想出去玩,其实并不在意谁带他一起出去,妈妈可以和宝宝协商:「大宝,等你喝完粥,妈妈带你出去玩。」如果大宝只是想和小宝一起玩,也不在乎在哪里玩,妈妈可以和奶奶商量:「先别带小宝出去了,大宝希望和小宝一起玩,都在家里玩吧。」如果大宝小宝都无所谓去哪里玩,只是奶奶想出去透透气,妈妈可以和奶奶沟通:「妈,你想出去就出去吧,大宝和小宝我带会儿。」

通过这些方式,在了解到两个孩子和老人的具体需求后,妈妈可以尝试参与其中,并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。

第四,奶奶故意逗弄孩子为乐时,父母要挺身站出来。

当孩子经常被哄骗时,确实会受伤,从而更难信任人,甚至会学习这种欺骗的行为。这时,建议父母挺身站出来,指出奶奶的做法不对——如果不便当着老人的面说,可以私下和孩子沟通。

实际上,孩子的感知是非常敏锐的。当他们一再被哄骗时,就会渐渐失去对言行不一致的人的信任,也会对别人的承诺做出更理智的判断。

相反,只要我们自己坚持去做正确的事,坚持对孩子做到言行一致,孩子就不会对所有人的承诺丧失信心——反而会和那些正直、说话算话的人走得更近。

备案号:YXX1wk9LDn2T5Ow5zRUKEGk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台灯推荐与选购:打造光线舒适的起居环境  拨开历史迷雾:开国功臣们的兔死狗烹  巅峰较量:了不起的世界冠军们  潜龙憨婿  公务员申论备考入门:从零开始,如何准备公务员申论?  高考冲刺指南:科学备考,高效提分  从新人到律师:来自红圈所合伙人的律师入行指南  白狐报恩:东北民间精怪故事集  深夜怪谈  人间有诡:烧脑的高智商悬疑故事  入赘王婿  东南亚异闻录:恐怖就在我身边  都市传说调查系列:梦男、雨中女郎、黑色星期天……  成为农产品主播:当直播带货遇上「接地气」农产品  赌城混迹录:一个女叠码仔澳门记事  品色时代:女人,你不必太乖  惊奇档案:都市恐怖怪谈实录  别说你爱我:我和我的男朋友,都有毛病  霓虹夜行:见幻影,见人心  傅佩荣的哲学课:心灵的旅程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