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、项主战场上,刘邦仍然没有优势。但是,项羽却因刘邦战略优势的逐步形成而真切地感受到了“少助、食尽”两大威胁。
汉四年(前203)秋九月,刘邦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,连续派出说客,终于说服项羽释放太公、吕后,双方以鸿沟为界,中分天下。鸿沟以西为汉,以东为楚——鸿沟即成了楚汉的分界线。鸿沟,是战国时魏国凿的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,北起荥阳,南至中牟、开封,南流至沈丘人淮河的支流颍水。
中国象棋棋盘上的“楚河汉界”即来源于鸿沟。所谓楚河、汉界都是指鸿沟而言。今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遗址,东边是霸王城,西边是汉王城。
项羽的鸿沟议和是不得不议和。
整个荥阳之战的过程是项羽在荥阳战场上屡战屡胜的过程,但是,局部战场的节节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全局的胜利;相反,在项羽和刘邦相持的二十八个月中,他的战略全局的优势却在不断缩小。
韩信平定了项羽分封的魏、代、赵、燕、齐诸国,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,形成了从北面、东面包围项羽的态势。对刘邦来说,韩信破魏、灭代、败赵、降燕、亡齐,不仅在北方和东方形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,而且也解除了自己主战场的侧面威胁。同时,刘邦获得了燕、赵等地大量人力、物力资源,大大加强了主战场的力量。
荥阳之战的二十八个月中,项羽在荥阳战场上胜利的过程,也就是他在全局上失败的过程。这样的统帅怎么能算得上“善战”呢?项羽英勇是实,善战是虚;严格来讲,项羽只英勇,并不善战。尤其是不善于战略决战,这是项羽最终败亡的惨痛教训。
战略讲的是全局,是整体。战略布局讲究着眼于整体和长远,不拘泥于局部细节。刘邦虽然在荥阳之战中每战必败,但是,由于战略全局走活,荥阳主战场失败的过程反倒成了他在战略上最终战胜项羽的过程。
项羽在荥阳会战中倾注了全力,这一仗持续时间之长,对项羽最终失败的影响之大,在项羽一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羽在政治上、军事上犯了那么多错误呢?
请看:自毁长城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荆州杀:张艺谋作品《影》的原著小说 崩仙逆道 谋断九州 大唐农圣 父亲的一九四二 晚明 帝国的凛冬:银子、辫子和面子 宋案重审 战国赵为王 大明1617 娱乐春秋 明灭 盛唐剑圣 诗与刀 王立群读《史记》之秦始皇(下) 王立群读《史记》之秦始皇(上) 天下一号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魏晋风华:轻松读懂《世说新语》 我的邻居是皇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