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台小说网

电台小说网>心灵的旅程傅佩荣豆瓣 > 第 5 节 掌握整体观点二哲学家的思考模式 以一统多(第1页)

第 5 节 掌握整体观点二哲学家的思考模式 以一统多(第1页)

()

「绝对者就是精神,这是绝对者的最高定义。发现这个定义,并且理解其意义及内容,可以说是一切教化与哲学之绝对目标,一切宗教与科学都渴望达到这一点;只有从这个渴望出发,世界史才可以理解。」——黑格尔

黑格尔哲学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系统,这整段话是整体观点的最好代表,因为它认为一切的教化和哲学的目标,就是为了要发现绝对者,也就是精神。

掌握整体观点,

可以由任何一个层次入手,

然后经由思考,把握一个焦点,

视之为真正的「真实」。

确定真实之后,

须就真实「如何」衍生(或推演)其他一切,

以及其他一切「如何」化约为真实,

作双向说明。

最后,

对这些作充分的说明,

达成系统内部之圆融,

并且可以应用于实际人生中,

就算是成功了。

要谈论这一部分是比较困难的,因为整体观点往往是在一个哲学家的研究有了具体成果,成为一家之言后,才能够表现得比较明确。

譬如,孔子作为一位哲学家,强调「吾道一以贯之」,意思就是他的思想并非零碎片段,而是具有中心思想,可以把所有的知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。因此,若想了解孔子,就不能只看他的教育观与政治观,还要看他的人性观以及天道观,最后还可以归结为一个「仁」的概念。

整体观点:以「一」统「多」

整体观点简单而言,就是「以一统多」。上一章曾经说过,西方哲学的第一句话是泰勒斯所说的:「宇宙的起源是水。」起源代表宇宙开始之初,最根本的东西。换句话说,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,包括人类的生命都和水有关系,都是从水演变过来的。也就是说,水是「一」,而万物则是「多」——多样性。

「多」至少包括了地(土)、水、火、风(气)四个元素,也就是印度哲学中所谓的「四大」。一般认为宇宙是由这四大元素所构成的。在泰勒斯之后,赫拉克利特则提出了「火」作为宇宙的根源。另外也有哲学家主张宇宙的起源是「气」。总而言之,这些哲学家都是企图以「一」来统「多」。

人有追寻根源的需求

「起源」的希腊文是Arche,事实上这个字还有「底基」的意涵。底基是指最根本的基础。如果光是讲起源,很容易让人以为只是在讲「原因」,就像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。但是底基并不包含在四因之中,在此要特别强调这个部分。泰勒斯说「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变成的」,譬如:水结冰会变成固体,固体和土相近;水烧开则会变成气(水蒸气)。至于水要如何变成火,则比较难想象,因为水火似乎是不能兼容的。

然而,我们所要关心的不是这些哲学家的主张,而是他们的思考模式。他们知道要用「一」来代替「多」,也就是用一个原理原则,来代表每个人所经验到的宇宙万物。经验世界是多样的:别人和我不同;其他动物和人不同;山河大地也都各不相同。普通人所能见到的就是这些多样性,而哲学家则能够把这些多样性统合为「一」。

或许有人会问:「一个人为什么会想成为哲学家呢?做个普通人不是也很好吗?」人会去探寻宇宙万物最后的真实,是因为人有理性。人有理性,所以想要知道多样性的背后是什么,想要以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去统合及解释一切。掌握了最后的真实之后,人就知道自己从何而来,未来该走向何处。如此一来,才能够面对自己的生命。

探寻到最后,我们会发现多样性其实是一个变化的过程:万物在初始时,都是一样的东西;到了最后,又会回归到一样的东西;而在这过程之中,则会产生出丰富多样的面貌。道家也有类似的思想,老子说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」(《道德经》)万物由道所生,最后也会回归于道之中。

如果不想探讨这些问题,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落空,唯一的方法就是信仰宗教。信仰宗教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,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经过思考,就知道人从何处来、该往何处去,因为宗教对这些问题都有相当明白的答案。然而,信仰宗教就必须接受整套的教义、仪式,而不能有自己的想法,因此到最后可能变成有点接近迷信的状态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宗教信仰带有迷信色彩的原因了。

如果还不想信仰宗教,就必须靠自己去思考:「我从何处来,又往何处去?」人类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人会思考。人会思考,所以有哲学问题,其他生物则没有这种问题。思考可以突破当下的状况,突破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而了解到过去和未来。突破这些限制之后,就要问:「这些看似多样而不同的东西,有没有一个共同的解释?」会想要求一个共同的解释,是人类非常自然的愿望,因为这就是理性的特色。

许多小孩子都喜欢问:「这是怎么回事?那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这个和那个不一样?」这些问题都是哲学问题。由此可知,人类生来就有这种寻求根源的需要,只是许多父母不把这些问题当成一回事,也没想到这些是哲学问题。大人常常会觉得许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,没什么好解释的。事实上,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的。

对于「一」的不同诠释

每个哲学家在寻找这个「一」时,都有不同的切入点。这里举出四种对「一」的不同诠释:将「一」视为来源;将「一」视为底基;将「一」视为价值;将「一」视为特定趋力。

以下先分别举例说明,后面再针对这四个部分详细解说。

(一)「一」指来源。如果能够找到共同的来源,宇宙万物的多样性就可以得到解释,因为这个来源可以作为万物的出发点和归结点。

一般讲到来源时,往往会偏向有神论,或者说是神本主义。「神本」就是以神为主、以神为根本之意。我们较常使用「有神论」这个名词,因为「神本主义」听起来压力很大。「神本」代表不是「人本」,也就是忽略了人的内在价值,而把人当作荣耀神的工具。如此一来,人的理性等于只是为了服务宗教。西方中世纪就是一个神本主义的时代,因此被后人称为黑暗时代。

(二)「一」指底基。底基是指底部的基础。如果宇宙万物有一个底基,等于是肯定了我们所见的一切不过只是现象。现象即是充满了变化,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的基础。

这方面的主张有唯物论、唯心论、唯生论(Vitalism)等。「唯」是指惟一的,上述所说神本主义其实也就是唯神论,只是翻译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
(三)「一」指价值。人本主义(Humanism)和存在主义属于这一类理论。「人本」就是以人为本,这里所强调的是价值,亦即:人是一切价值的重点所在,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。这就是以价值来统合一切。此处所强调的并非来源或底基,因为我们不可能说宇宙万物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,也不可能说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人变成的。

存在主义是当代的学说,它所强调的是:个人的存在是所有一切的价值所在。换言之,如果离开了个人的存在,其他的一切根本就无所谓价值问题。

(四)「一」指特定趋力。意志主义(Voluntarianism)即是以特定趋力来统合一切。

了解这四种观点之后,可以分析自己大概属于哪一派,然后尝试提出一套完整的解释。要做到完整的解释是很困难的,因为如此一来,我们必须迁就一个核心的概念,而选择去重视某些事,以及忽略某些事。而这种要求是让人为难的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明朝往事:为国而战的大明风骨  步步沦陷:对不起,我爱不起你了  拨开历史迷雾:开国功臣们的兔死狗烹  东南亚异闻录:恐怖就在我身边  闪灵录像带:谜团深处,谎言尽头  品色时代:女人,你不必太乖  化妆品直播带货指南:从提升话术开始  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:皇室、文坛与神女  护肤精华推荐与选购:从了解皮肤开始  成为农产品主播:当直播带货遇上「接地气」农产品  知识内容写作课:写一篇真材实料的网络爆红好文章  荒诞男女:脱轨的爱情和婚姻  别说你爱我:我和我的男朋友,都有毛病  末日突袭:禁闭 24 层  缚君心:如何攻略傲娇狗男人  他们行走在你我之间Ⅱ: 欲念、畸恋与离奇命案  入赘王婿  一顾倾城:穿成大反派的红颜小祸水  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:从上古到春秋战国时代  逃爱记:霸总请你滚远点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