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台小说网

电台小说网>战争哀歌越南语名字 > 第六章(第1页)

第六章(第1页)

当我们街区的作家离开这个街区的时候,他谁都没有告诉。老实说,也没有人留意这个。他一向就爱玩失踪,有时候是一个星期,有时候是一个月,这次也许是一年,也许永不归来。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,这不会给任何人造成困扰。人活在世上,如果懂得让自己自由,总会遇到好运,我们的生活也就不会是千篇一律的,而是有万种道路可以选择,就像空中的风,有无数的方向。

他那天离开的时候,没关房门。天亮以后,窗帘被东北风刮得飞舞起来,蒙蒙细雨夹着轻尘飘进了房间,洒落在简陋的家具上。炉子里的炭灰被吹了起来,一些文件和纸张从供桌上、书架上四处飞散,掉得满地都是。

哑女醒来后发现阿坚已经不在了。她静静地收拾了那间破破烂烂、乱七八糟的屋子,把散落在地的纸张统统都捡起来,叠放到那堆稿子里,堆得像小山一样高。后来,她把那座沉重的纸山搬到了自己住的阁楼上。

她对阿坚的行为感到费解。他为什么要离开,他去哪里了,她不知道。她不能说话,自然也不能向别人打听他。她只能默默地用辛勤劳作来舒缓心中的苦闷和忧愁。她已经忘了他在离开前就有焚毁手稿的行为,她小心地把那些沾满尘土的稿子好好地保持着原样。

人家都以为她被神仙附体,成了物品的守护神。只有我觉得她是在默默等待阿坚——那个作家邻居的归来,就像一个忠诚的读者,对待搁在床边枕头下的作品会有一种特殊的偏爱。

若果真如此,那么这部没有问世的作品,我想,它至少也得到了某种肯定,或者换句话说,它受到了它独一无二的读者的欣赏。

后来,我偶然从哑女的阁楼那里得到了这珍藏的手稿。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答应她那无言的要求,耐心地、仔细地读完每一页上的每一个字。当然,我也努力这样做了,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,我想了解阿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
街上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怪胎,难以理喻。大家说,他被鬼魂迷住了,得了战争后遗症。也有人说,他是活在人间的一个长毛鬼,活着就是为了忏悔,为了埋葬他的委屈以及他半生犯下的种种过错。他在精神上是雌雄同体的,不少女人喜欢他,愿意帮助他。他还是这附近街区的最后一个小资产阶级,满脑子叛逆思想,好走极端;可他又是一个胆小鬼,办事优柔寡断。大体如此吧,一句话说不清楚。

然而,在大家口径一致的情况下,我还是常常被他的分裂型人格特征所吸引,所以,我要尝试去阅读他的手稿,尽管读起来是那么费劲。

起初,我也努力想按照一般小说的发展脉络把稿子重新编排一下,但一切都是徒劳。这稿子根本就没有脉络可寻,每一页都像第一页,又都像最后一页。我想,即使原稿有页码,即使稿子齐全,即使被作者烧掉、丢掉或被蚂蚁蛀蚀的那些内容都还在,我也依然无法想象这个手稿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的。我不想说它是在癫狂状态的产物。

不过,小说的情节基本连贯,有些地方还很吸引人。尤其是看到昔日战场上的那些地名时,我特别有感触,那些地方我们曾经那么熟悉,但现在早已被人遗忘,无人提及了。

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近距离战斗的场景,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,还有战友们的音容笑貌等,有的地方虽只是一带而过,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让人感到十分真切,犹如身临其境。故事的脉络随时在变,有些事件彼此串联,又彼此分离。作品从头到尾没有统一的线索,完全是一块块意象的拼接,颇似蒙太奇手法。当然,你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结构不严谨、脉络不清晰、概括性不强且存在明显思维短板的作品,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例如,明明都是写侦察排,前一页形容他们骁勇善战,令敌人闻风丧胆;可到了下一页又把他们描述成全世界最瘫软无力、最弱不禁风、最无精打采的人。甚至还把其中一些人写成鬼魂,悲伤地出没在丛林、黑暗的角落和噩梦里。战士们最后全都死了,只是死法各不相同。可是,接着,你又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街头游荡,在战后过着惨淡的小市民生活。

最终,作品里的人物同作者本人一样,都陷入了深深的迷惘。这是为什么呢?难道是因为他们都再也无法回到遥远的过去?战前,他们都曾经有过那么快乐的日子,那么诗意的童年,还有青梅竹马的女朋友,有梦幻般纯洁的理想和信念。说起来真是令人感到悲哀,他们曾经是最好的恋人,却又注定永远孤独。他们不仅失去了年轻时候的伴侣,还失去了爱的能力,还要继续在阴影下一天天老去。

尽管作品以“我”的口吻来叙述,但实际上作者可能把自己化身为其中的诸多人物,不过,他到底更像谁呢?是某个侦察兵还是某个鬼魂?又或是埋在丛林深处的骨骸?他是那个来自良好的家庭,后来被战争断送了学习机会的人呢,还是那种曾经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却又充满偏见的人?我实在弄不清楚。

我只是明白了为什么他不想办法出版自己的手稿,明白了为什么他托付给一个哑女来保管,那完全是因为哑女绝对可以为他保守秘密,他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,他在手稿里表现出来的那些混乱的思绪也将沉入历史的废墟。他不在乎那些,因为他不是为了出版而写的,他写那些东西只是因为他非写不可,他要借着纸来思考。

慢慢地,我开始用一种随意的、简单的方式来阅读那摞厚厚的手稿,我不管页码顺序,不管它看起来是否连贯。我一页页地看着,有的纸上就是一封信,有的是从笔记本里掉出来的一页日记,还有的是准备给报纸和杂志投稿的草稿。我把它们合并起来,然后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。我发现其中还有几张照片,几首诗,几张手抄的乐谱,几张简历,还有勋章证书、伤残证以及一副不太完整的、破破烂烂且脏兮兮的扑克牌。

这种随意的阅读方式有助于我了解作者。我现在觉得,眼前这部作品出现了另一种全新的样貌,展现出作者生活的真实而非虚构的一面。

我重新按照自己偶然得到的顺序将它们编排了,只抽去了其中一些字迹模糊,或字迹潦草而无法阅读的部分,以及重复书写的部分,还有那些涉及他人隐私的书信和他摘抄的很隐晦的故事。

在新的文稿中,我并没有增添一个字,我只是像一个玩魔方的人将它们进行翻转和编排。但是,当我抄完之后重新阅读,我惊讶地发现,里面的故事其实体现出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状态,好像从这种文字和结构的巧合中,我和作者的思想不期而遇,变得很亲近,令我甚至疑心自己在战争中就认识他。

是的,我一定见过他。尽管他跟以前反差巨大,但我还是认出了他。他瘦高个儿,皮肤黝黑、干燥,长得不帅,脸上有火药烧伤后留下的斑点,还有一个深及骨头的伤痕。他沉默寡言,看人的眼神有点粗野。

我们曾经在战争征途中见过面。我们一起拖着身子逃离血腥的战场,一起走过泥泞的道路,肩上扛着半自动步枪,背上还有行囊,有时候还光着脚丫。我跟他一样,跟一切越美战争中的战士一样,曾经生死同命,分担所有的胜利与失败,分享幸福与痛苦,承受得与失。

但是我们都被战争毁掉了,只是各自被毁的方式不同。

在共同的战争背景下,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场自己的战争,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对人性、对战争年代的独特看法。当然,在战争过后,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不尽相同。可以说,我们相似的地方恰恰在于:我们都经历了沉重的战争,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命运。

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战争之痛。那是一种崇高的痛苦,甚至比幸福还要崇高,超越折磨本身。正因为这种痛苦,我们逃过了战争的劫数,逃过了无尽的杀戮。我们经历过扛枪战斗的困苦,经历过那些暴行,又重新回到各自的生活道路上,可能不会有欢乐,甚至会犯很多错。不过,我们还是可以期待最美好的生活,因为这是和平时期的生活。我想,这一定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吧。

然而,跟我比起来,战争的痛苦在他身上要深重得多。那痛苦令他在当下的生活里感受不到片刻的轻松。他的人生只能不断地回首过去,不断地向从前追溯。

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悲观自闭,是一种无望的精神生活。尽管如此,我相信他在不断回忆过去时,也曾引发出一些快乐。他的精神并没有完全被记忆侵蚀,他的心灵永远生活在情感的春天,尽管那些情感时常深埋心底,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改变了它当初的模样。他一遍又一遍地回顾爱情、友情、同志情,那些珍贵的情谊啊,曾经陪我们走过战争中的千辛万苦。我甚至有点忌妒他的灵感,忌妒他在回忆过去时的乐观了。因为这样,他就永远生活在那些虽然痛苦却又辉煌的日子里,永远生活在那些充满不幸却又充满人情的日子里。那些日子让我们清楚自己为何而生、为何而战,清楚我们必须承受痛苦、付出牺牲,那就是我们年轻、纯洁、诚挚的岁月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开局偶遇饕餮,修炼长生功  罐头厂街  恶魔的交易  杀局  我是纱有美  招财进我  小师妹又双叒叕开始作妖了!  女帝为爱拔剑,干翻三界  中医高源  当你老去  使节  有兽焉之九天皇主  濹东绮谭  竞艳  拉德茨基进行曲  火影战国,宇智波斑竟然禅位给我  食得咸鱼抵得渴    鞑靼人沙漠  梦破红羊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