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
在某次学习策略的讲座现场,一名学生在会后找到我,向我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很一般——不算差,但也不太好——而高中的知识点太多,从语文的文言文到英语单词,从政治的各种原理到历史的事件原因与意义,内容繁杂,自己没法完全记下来。而他又感觉到,虽然同样是记忆,但不同学科所用的记忆方法应该也要有差别才对,可是他不懂得记忆策略,所有学科用的是同一种方法——死记硬背。
结果就是,他今天记了明天忘,明天记了后天忘。如果给他足够长的时间去记忆同一内容,那么他还是能够记下来的——就像学习任务较少的小学阶段一样。但问题是,高中所学的内容太多了,在有限的时间里,他就是记不下来。
由于他没有机会参加我的系统课程,我便用很简短的时间向他介绍了一种记忆策略。这种策略执行起来很简单,而且根本不需要区分学科,对任何记忆内容都通用。他大为吃惊,听完我的讲解之后,他回去试验了三个月,然后很兴奋地告诉我,他的记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,基本能够跟上高中的知识密度了。
现在你或许很感兴趣,到底什么样的记忆策略这么神奇,既简单又有效,而且还对所有学科通用?这样的一种超级策略,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记忆方法——提取策略。
什么是提取策略?
在中学学习中最需要的记忆类型是长时记忆,即你需要的不是把一个知识点记忆三秒钟,而是在三年后的中考、高考时还能够记得住,甚至终生记得住。当我们使用大脑的「记忆」功能时,实际上包含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,把信息输入大脑;第二部分,信息在大脑中稳固储存;第三部分,把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。
比如,在周一的早自习,你对一篇语文课文进行了二十分钟的反复朗读,这就是尝试把信息输入大脑。接着,大脑自动运作,产生细胞层面上的变化,将这篇课文存储在大脑中,这一步不需要人主观意识的参与。那么储存的效果如何呢?这篇课文究竟有没有被牢牢地刻入大脑中呢?你并不知道。你决定试着背一下这篇课文,看能不能背出来,这就是在进行信息提取,如图7–1所示。
图7–1提取策略
我们会觉得,将信息稳固地存储在大脑里是我们的目的,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就是反复进行信息输入,就好像饥饿的人反复往嘴里塞食物,最终一定能够吃饱一样。同时,我们认为提取信息只是一种检测,让我们确认一下信息的存储是否稳固,它并不是记忆的主要环节——想一想,你是否抱有这种认知?
但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了一个不同的结论。他们发现,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地进行信息输入的话,大脑的记忆效果并不好;如果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提取信息,把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输出,你的记忆效率反而会提高。这样的记忆方法就叫作提取策略。
因此,在记忆某篇语文课文时,你并不应该仅仅是反复朗读,而应该在朗读了几遍、大约读了个半熟的时候,就开始尝试着把它背诵出来,这样会记得更快。
提取策略的特点与障碍
在现实生活中,能在未经学习的情况下,自发领悟和使用提取策略的学生是非常少的,这与提取策略的特点有关。而提取策略的特点,恰好就构成了自发使用提取策略的障碍。
提取策略的第一个特点是累。
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提取这个大脑动作,比如你背诵一篇古诗、默写英语单词或者在大脑中回忆区域地理的某些气候特性。但很少有人主动做这样的提取动作——在我们某个知识点还背得不太熟的情况下,就去强行逼迫自己把它背出来!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提取称为陌生提取。
与之对应,如果你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(比如将一篇文章重复朗读50遍或80遍,你就背下来了)把某个知识点记下来以后,再去进行信息提取,这可以称为熟悉提取。
回忆一下,在大部分情况下,你是否在做熟悉提取,而非陌生提取?
而根据上面对提取策略的介绍,我们做陌生提取才有意义;做熟悉提取,并不能显著提高你的记忆效率。
但陌生提取有一个特点——让人感觉比较累。当你强行去回忆或者默写比较陌生的内容时,你会明显感觉大脑很费力、很难受。你强行去回忆的内容越陌生,你回忆时所产生的费力感、难受感就会越强!如果你很少经历这种难受的感觉,对它不熟悉,那么当这种难受感持续出现时,还容易让你产生烦躁甚至愤怒的情绪。
早自习时你在读一篇文言文,刚刚朗读了3遍,还远没有背下来,只不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定印象。这时候,如果强行让你去尝试背诵这篇文章,你会是什么感觉呢?你会感觉很累。你可能背出来了第一段的前两行,但是背到第三行的时候就卡住了。你能不能把第三行想出来呢?或许想不出来了,又或许你再努力一下,很用力地强行回忆一下,又能想出来了。于是,你逼迫自己去回忆那个卡住的地方,持续地逼迫自己,用不了多久——对一般人来说,大概是一二十秒——你就会明显感觉到大脑很累,甚至心情有点烦躁。
如果你之前没有这种经历,你现在就可以进行尝试,体验一下这种感觉。比如,你先把上面一段两百多字的内容读两遍,然后立刻合上书,尝试一字不差地背出来,遇到不行的地方也不要立刻放弃回忆,硬逼着自己去想一会儿。怎么样?你的大脑是不是立刻感受到那种疲惫的感觉了?
如果我们只是单纯重复朗读一篇文章,你的大脑不会感觉累,顶多是嘴唇和腮帮子累。同时,由于人类对于大脑的锻炼是很容易忽视的,很少让大脑经历过疲惫的感觉,因此我们会很不适应,比肌肉的累要难受十倍、百倍,所以我们会有强烈的本能去回避这种事情。但是提取策略告诉你,不要逃避,你要迎难而上,要去克服这种累和难受的感觉,因为这样能够提高你的记忆效率!
说到这里,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第三章的内容,回顾一下其中高强度用脑的原理。我们已经反复提过,这个原理几乎是可以指导一切学习策略的核心原理,堪称学习的哲学,而提取策略,显然与高强度用脑的原理异常相符!或许正是因为提取策略能够如此贴近指导一切学习策略的核心原理,才能够通用于一切学科知识点的记忆吧。
提取策略的第二个特点是容易让人产生沮丧感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人间有诡:烧脑的高智商悬疑故事 从新人到律师:来自红圈所合伙人的律师入行指南 龙帅医尊 公务员申论备考入门:从零开始,如何准备公务员申论? 白狐报恩:东北民间精怪故事集 东南亚异闻录:恐怖就在我身边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:比打骂更有效的 10 大亲子沟通策略 深夜怪谈 潜龙憨婿 惊奇档案:都市恐怖怪谈实录 赌城混迹录:一个女叠码仔澳门记事 高考冲刺指南:科学备考,高效提分 成为农产品主播:当直播带货遇上「接地气」农产品 别说你爱我:我和我的男朋友,都有毛病 傅佩荣的哲学课:心灵的旅程 巅峰较量:了不起的世界冠军们 台灯推荐与选购:打造光线舒适的起居环境 霓虹夜行:见幻影,见人心 都市传说调查系列:梦男、雨中女郎、黑色星期天…… 学会幸福:人生的 10 个基本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