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台小说网

电台小说网>漕运简介 > 卷之五 漕船表(第1页)

卷之五 漕船表(第1页)

三代以下,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,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。汉之漕舟未有详考,然永光间河决民溺,诏谒者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艘以赈之。厥后五凤中,耿寿昌议:欲近籴关内之粟,筑仓理船,费直百万万余。则其数之多固可类推矣。

迨夫后魏,议者算汾、华等郡车绢帛,易造漕船,凡一船余绢疋七十有八、布七百八十,岁省甚广,诏从之,而未能尽行也。

唐刘晏领漕事,乃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,每船受千斛,十船为一纲,每(网)[纲]三百人,嵩工五十,江、汴异运,岁漕甚利。初,晏于(杨)[扬]子置十场造船,每艘给钱千缗,或言所用实不及半,虚费太多。晏曰:不然,论大计者不惜小费,凡事必为永久之虑,今始制船场,执事者众,当先使之私用无穷,则官物坚完矣。若与之屑屑较计锱铢,安能久行乎?异日必有患,吾多而减之者半,犹可也,过此则不能运。厥后五十年,卒如其言。

宋初,诏当水运者,官为具舟,不得调发居民,以妨农作。于是诸州岁造运舟至三千三百余艘,分纲而运,江、汴各有攸属,久之寖弊。发运使许元奏言,近年诸路因循,粮纲法坏,遂令汴纲至冬出江,为它路转漕兵不得息。宜敕诸路增船载米,输转搬仓充,岁如故事。既而诸路纲亦不集,数降诏切责。又诏江淮两浙转运司,以期年功各造船补足,至期船犹不足,汴纲既不得至江,江船亦不至京师,失商贩之利,而汴纲工卒讫冬坐食苦不足,皆盗船财易钱以自给,船愈坏而漕愈不及。

元开广新河以运,然新河候潮以入,船多损坏,又分新河军士水手及船于扬平滦,命三省造船二千艘于济宁河。及以朱清之议,乃造平底河船六十艘,运粮四万余,从海道至京师。久之,遂罢河船而专海运矣。

迨我朝洪武、永乐年间,海船、河船大小无定,数亦不一。其修造,如今所谓清江、卫河二提举司,皆当时成议,以为便宜可久者。累朝损益,至正统间,江南江北始限造船一万一千七百有奇,清江十九、卫河十一。后清江该造之数复析浙江、南直隶等卫,俾归自造,隶清江者,惟南京、镇江、江北直隶诸卫所而已。每船料取诸江西、湖广、四川、福建、直隶徽州诸郡县,民苦解纳,公私俱困,军士亦往往有支料不敷、展转(陪)[赔]补之患。有司以闻,朝廷采群议,湖广荆州、浙江杭州、直隶太平府,委部官抽分,以充清江、卫河造船之用,淮安抽分,则本司自领之。每岁例得银二万六百七十两。苏、扬、淮三府人匠银三千三十两,岁额造船五百二十三艘,江南诸省府不在例数内。既而漕臣复建议增入官银二千三百七十两,统计官给银二万六千七十余两,并各军士旧自办银二万三千七百余两,合而岁用银五万两有余,而军士云:苏矣。是故制有厂地,料有岁办,艘有定数,造有定期、有匠、有式、有等、有号,有草场以资其用,有抽分以益其费,舟楫既利,南北会通,自刳木以来,莫过今日,猗欤盛哉!作《漕船表》第五。

表1船数合用限式等号

船数一万二千

二百三十四。合用限式等号南京卫分

一千七百六十。

江北直隶

各卫所

二千六百九十四。

中都留守司

八百八十八。以上俱造于清江。

山东都司

七百七十三,原造于卫河,今改于清江。

浙江都司

二千四十六,造于苏州设厂。

江西都司

八百九十九,造于九江设厂。

湖广都司

七百五十九,造于武昌等府。

江南上江

八百五十九,造于一千料海船一只。

杉松榆栗橹(还)[坯]杂等木,丁线杂作桐油石灰艌麻共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五根枝个条斤两钱。

什物

络麻黄藤棕毛共四千四百八十斤两。

四百料钻风海船一只。

杉松桅心铁力橹坯杂等木,丁线杂作桐鱼油石灰艌麻共二万三千六百三十二根枝个条斤两钱。

(件)[什]物

络麻黄藤棕毛白麻共一千六百七十二斤两钱。十年一造者为里河浅船,为遮洋海船。

里河船在仪真、瓜洲湾泊,(顾)[雇]江船于水次兑运与遮洋船,以其俱不过坝,故十年一造。先是景泰以后用松者五年、杉者十年、株楠杂木者七年一造,大抵杉六、松三、杂一,故自成化十六年始定俱用楠木。

五年一造者为江南船

是为外江船,因其往回经坝一次故也。

凡船: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漕船志  台湾割据志  香山县乡土志  长乐六里志  八洞天  台湾对外关系史料  侯官县乡土志  新竹县志初稿  来安县志  临汀志  榕城考古略  臺案彙錄壬集  唐才子传  永安县志  招远县续志  史通  崇祯实录  连城县志(康熙版)  南唐书  炎徼纪闻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