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
我们不断前进的一生,更像是一个闯关游戏,要想升级,就必须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卡。比如要拿到职场敲门砖,我们必须先通过一些考试,获得一些证书;想要跳槽到新公司,我们总得征服面试官;等等。而我们也可以用更高效、更聪明的方式去闯关。每一次通过关卡,都是在为我们的未来蓄力。
无论是通过考试还是面试,抑或升职加薪,都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和认知。这就绕不过一个永恒的话题——记忆力。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,我们的工作内容变化越来越大,需要接触的新领域越来越多,我们也越来越感到脑容量不够用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升级大脑的记忆——在信息轰炸面前不凌乱,在入门新领域时更轻松。
工作中带来的记忆挑战
我是一个记忆力非常不好的人,从小就饱受记忆上的困扰:翻着看不到底的通讯录,怎么也想不起来前两天联系过的客户,到底是李先生还是赵先生。会议上发表意见的时候,明明之前积攒了一堆很棒的灵感,关键时刻总是想不起来。下班后看看书,充实一下自己,总感觉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。
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使用的工具和理论知识都在不断更新。这就意味着,无论从事什么职业,我们都必须不断学习。今后,终身学习就是每个人的刚需。
在当今社会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强大的记忆力,但是传统的记忆方式并不能应对信息爆炸的压力。因此,我索性避开记忆力不好的短板,充分培养自己高效获取信息和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,在超大信息量的环境中捕捉关键信息,快速构建起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,并以超快速度学会应用——所见即所得的能力。
市面上很多关于记忆力的书籍大多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,即通过各种技巧把信息不加理解地「写入」大脑。我们或许看到过这样的「记忆冠军」:他们在一分钟内记下很长的数字或很多张扑克牌。但对普通人来说,我们并不需要这种高强度的「写入式记忆」,然而应试教育却十分注重对这种记忆方式的培养。因为在传统的应试环境下,我们只需要应对课本上有限的知识,记忆的内容有一定的范围,信息量低、信息更新慢且知识不需要迁移。
而在信息量剧增、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的真实时代背景下,我们前一秒记住的东西可能下一秒就被推翻了。过分地沉迷于记住更多的信息,反而没有太大意义。我们更需要的是「理解式记忆」,要理解事物的意义,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关联起来,最终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,转化为个人的认知。
面对记忆的挑战,我们该怎么办?
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,我们需要升级记忆模式——不再是记住一切,而是「以用为主」,搭建起高效处理信息的系统。
这个记忆系统是什么样的呢?我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:
(1)流动信息的记忆,交给搜索。
爱因斯坦说过,我也记不住光的速度是多少,因为我只需要翻书查阅就好。所以,对于零碎的信息,我们只需要记住大方向,用到的时候直接上网搜索就行了。比如,对于某些产品的最新报价、某项新技术的最新进展,我们只需要知道去哪里能搜到,以及需要输入哪些关键词就可以了。
(2)必须「记住」的琐碎信息,就外包给工具。
对于需要保存的信息,我们可以通过分类、贴标签、加备注的方法,记下来它在讲什么问题、会用到什么地方。我们要把大脑的思路映射到外部,即大脑里的思路是什么,我们就按照什么思路安排文件夹的位置。通过学会做标记,方便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能按照对应的逻辑马上找出有用的信息。
比如,通过修改微信好友的备注,我们就能很快地找到一个人;对于收到的名片、重要的信息,我们通过拍照上传到电子设备的方式统一管理;对于平时看书获得的灵感,我们只摘取重要的部分并将其放到电子笔记里。这样一来,所有的信息只需要搜索关键词就可以调用,还可以定期更新、迭代、总结。
我们每天还有大量的待办任务要处理,费力记住要做什么,会严重影响我们工作时的注意力。所以我比较喜欢用手机随手记下来,设置时间节点和提醒。只需要稍加留意,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App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功能。
(3)真正需要大脑记忆的东西,是能拓展我们认知的东西,需要先理解,再存储。
对于真正需要大脑记忆的东西,我们可以用思考和逻辑把它们联系起来,形成对某一个领域的理解。不过,我们记忆这类信息靠的不是死记硬背,而是「理解式」记忆。那么如何实现理解式记忆呢?总的来说,就是要把一本书读薄、读厚、再读薄。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:
第一步是了解大意。拿读书来说,我们要先通读或者浏览一遍,了解它的主旨和大致内容,梳理框架结构。
第二步是局部分析。对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,我们就要逐步深入分析。比如,我们要按照框架结构把你正在读的书划分出不同的模块,理解每个模块在讲什么,要论证哪些观点,以及它的论点、论据是什么。也就是在框架的基础上,逐步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。
第三步是寻找关键词。这一步是把书再读薄,即在理解好细节的基础上,提炼其中的关键词。
第四步是融会贯通。就是反复思考提炼出的各个关键信息—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。新知识跟已有的旧知识有没有联系,可以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梳理出来,建立一张知识大网,打造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。
第五步是实践运用。我一直在强调,我们要摒弃「学生思维」;凡是学习都要以应用为目的,要逼着自己「输出」。比如,你在学习Java语言,那就试着去编写、运行一段小程序;你在看经济学书籍,就尝试着在网上评论一些经济学现象,和大家一起讨论;等等。
此外,我们还有很多辅助理解性记忆的工具,可以梳理不同知识点间的逻辑,比如Xmind、亿图图示等,免费版的功能就完全够用了。
我几年前在读《大数据时代》这本书的时候,就用了Xmind辅助理解。
首先,我浏览了一下前言和目录部分,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:这本书讲了大数据在工作、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,并且从思维、商业、管理三个角度分别阐述。于是,我先列出了整本书的结构导图(见图4-1)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数据分析入行指南:助你互联网行业发展有「钱」途 情绪管理:如何舒适过生活 男士护肤:针对性解决皮肤问题,对盲目选择说「不」 摄影配件入门手册:欲善其事,先利其器 隐私的角落:女人们的微笑战争 王爷将心向明月 重生怒赚三千亿,老婆女儿宠上天! 猛龙过江:拳手李景亮的战役 刺杀小说家(2021 春节档热播同名电影原著) 桃花源异闻录:比你想象的更黑暗 春日宴 职场青年进阶指南:6 大维度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 2021 相机推荐与选购:这款相机该不该买?看看硬核摄影科普 别想打扰我学习 梦想乡:整个世界也无法阻止我来爱你 傀儡妖妃:今天也要攻略臭和尚 围观考古现场(全新升级版) 在外太空和女孩子贴贴 阿耐职场四部曲 十宗罪:真实案件极端心理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