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台小说网

电台小说网>盛世危言后编 > 第十一部分(第1页)

第十一部分(第1页)

医道①医之道,通于神明。自神农、黄帝以来,讲明切究,以导一世于和平,登斯民于仁寿者也。今之医者类多读书不就,商贾无资,稍猎方书,藉谋衣食,偶然奏效,便负神奇。逞其聪明,高其声价,以谬传谬,以盲引盲。古法徒存,无能变通。此所以谚有"不药为中医"之说也。夫人当疾痛惨怛萃于其身②,凡有血气之伦,孰不求生而恶死?乃世无和缓,竟以性命死生之重,付托于轻率庸妄之夫。一方试病,妙诩青囊③,三指杀人,怨深白刃。言念及此,忍以医术一门列为方技,而小道视之欤?

考《周官.冢宰》有医师掌医之政令,又有食医、疾医、疡医。疾医掌医万民之病,两之以九窃之变,参之以九藏之动。凡民有疾病者,分而治之,死终则各书其所以,而入于医师。岁终稽其医事,以制其食:十全为上,十失一次之,十失二次之,十失三次之,十失四为下。是考医之法,古制綦严,所以重民命也。

西国医理、医法虽与中国不同,得失亦或互见。然实事求是,推念病源,慎重人命之心,胜于中国之漫无稽考。亦关心民瘼者,所不可不知已!各国医学皆设专科,立法有七:曰穷理,曰化学,曰解剖,曰生理,曰病理,曰药性,曰治疗。其治病之法二十有四,大要有六:曰漏泄,曰分解,曰清凉,曰收酸,曰强壮,曰缓挛。皆由名师教诲,各尽其长。迨至学成,官为考验,必须确有心得,给予文凭,方能以医师自命。〔十四卷本增:(查酉国医生,皆由医学堂出身,非医学极优考取一等不准给予文凭。即药院中制造膏、丹、丸、散及药水者,亦须由医学堂出身方准,不然该院药水无人买也!")〕其难其贵如中国之科第然,故学问阅历精益求精。中国之医能如是乎?中国之官吏能如是之认真考验乎?此不若西医者一也。

西医论人身脏腑、筋络、骨节腠理,如钟表轮机,非开拆细验,无以知其功用及致坏之由。是以西国老人院、癫狂、聋哑等院,遇有死者,许医局剖析肢体,穷究病症及生生化化之原,以教后学,故西医皆明脏腑、血脉之奥。(考中国神农以至华、扁④,实为西医剖割之祖。如论脏腑之部位,即可知有割腹验看之事,特其学失传耳。)今中国习医绝无此事,虽数世老医,不知腑腑何形。遇奇险不治之症,终亦不明病源何在。此不若西医者二也。

西医谓人之思虑、智慧、知觉、运动皆脑为之主,而脑有气筋无数,散布五官百骸。何处脑气筋坏,即何处有病:衰迈之人脑气不足,遂有麻木、昏瞆之病;幼小之童脑气过盛,多有角弓反张之症。而心之为用,专司乎血。心脉一跃,血行一度。验心脉之迟疾,知病体之轻重。中医以切脉为治病之要。西医则谓人之一身皆有脉络,血犹水也,脉络犹百川也。潮血来回无不震动,即无不有脉。夫血发源于心,运行百体,嘘吸生气,由肺复返于心,日夜周流运行不息。若按脉推求,决无是理。盖周身脉管皆由心系总管而出,散布于百体四肢,岂可以两手寸许之管强分寸关尺,谓五脏六腑皆系于此?且剖验两手脉位,其管大如鸡翎之管,循臂而上,渐上渐大,上至颈项即于颈中脉管通连,直达至心而止,并不与他脏相属。何以知各脏之脉必现于此耶?且直通一管,何以知三指分部界限毫不相紊耶?故谓一脉可验周身之病,则可;谓某脉独主某经之病,则不可。西医事事征实,日日讲求,又有显微镜能测目力难见之物,故能察隐洞微。中医多模糊影响之谈,贵空言而罕实效。此不若西医者三也。

治病之法:中医则曰木克土,治脾胃者,先平肝;火克金,治肺者,先泻心;水克火,治心者,先降肾。或曰三焦皆空虚之处,或曰六经有起止之方。西医则何处之病即用何处之药,而尤以保脑筋、养肠胃为主。用药之法:中国多用草木,性有变迁。西国多用金石,质有一定。且无论汤、丸、膏、散皆属医生自配,较之买自药铺,品味搀杂,炮制不精,自行煎熬,不谙火候者,功用固殊矣!此不若西医者四也。

西医论略病症纷繁,内外诸症不下二千种。审察疗治医者之职,大要不外体质、功用二端。盖人之皮肉、筋骨合而成形,实之以脏腑,贯之以血脉,所谓体质也。一物有一物之用,无虚设,无假借,所谓功用也。有体质之病,有功用之病,有体质功用相兼之病。必先细心体认,方能施治。其外症有刺割也,扎绑也,敷治也,洗涤也。事必躬亲,非心灵手敏而器具又极精良,不能尝试。如自开钳、血管钳、曲铰剪、直铰剪。刀则曰钩,曰割;针则曰探,曰坑;以及手钳、银丹筒,皆精巧利用,故于外症尤著奇功。其内症更持机器于脑中,以辨声音之虚实;置寒暑表于口内,以察脏腑之寒温。一切药性病源无不本化学研究而出,故考求有素,识见自真。且有医家报章,何人何病何法医痊必登诸报,以告后世。若遇疑难大症,亦皆登报以告高明。或七日一纸,或期月一纸。业此者购归观玩,互相质证,以尽所长。日本素学中医,今亦参用西法,活人无算,其明证已。此不及西医者五也。

窃谓中西医学各有短长:中医失于虚,西医泥于实;中医程其效,西医贵其功。其外治诸方,俨扁鹊、华佗之遗意,有中国失传而逸于西域者,有日久考验弥近弥精者。要其制药精良,用器灵妙,事有考核,医无妄人,实暗合中国古意,而远胜于时医,亦不必曲为讳饰矣!谓宜考诸《周书》⑤,参以西法,自太医院始,一律详加考核。内证主以中法,外证参以西医。各省、各府、各州、县、镇、市之间,令殷户集资建立医院,考选名医,充当院长。肄业诸生须由院中主教考其文理通顺者,方准入院学习。悉心教授,无玩无欺。先将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、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熟读,博览仲景、思邈及唐宋四家之成法,参以西国之图器剖割之奇方,精益求精,不分中外,学习数载。考验有成,酌予虚衔,给以执照,方能出而济世;其无照而私自悬壶⑥、草菅人命者,重惩不贷。有能治疑难大证、卓著神效者,报明医院,颁发银牌、匾额,递加虚衔、顶带,以旌其功;并将治法、病由登之医学日报,年终汇集刊刻成书。庶庸妄者不致滥竿,高明者有以自立。医之一道可与良相同功矣!

[注释]①八卷本将标题改为《医术》。

②惨怛萃——怛(dá),忧伤,悲苦。惨怛,惨伤,惨苦。萃(cuì),丛集、汇聚。

③青囊——原意为古代医生盛放医书的袋囊,引申指医术。

④华——华陀,东汉末名医,精于内、外、儿、针灸各科,又创麻沸散与五禽戏等。扁,扁鹊,战国时名医,长于各科,称冠一时。

⑤《周书》——书字误,当作官或礼字。

⑥悬壶——行医,语出《后汉书.费长房传》。

善举①古者鳏、寡、孤、独谓之穷民,文王发政施仁,必先四者。《周礼》睦姻任恤,当日必有规制法度,厘然井然足以传之后世者。而惜乎书缺有间也。

中国生齿日繁,生机日蹙,或平民失业,或乞丐行凶,或游手逗留,或流民滋事。近虽设有栖流所、施医局、养老院、育婴堂诸善举,然大抵经理不善,款项不充,致各省穷民仍多无所归者。小则偷窃拐骗,大则结党横行,攫市上之金钱,劫途中之行旅。按其所自,实迫饥寒。亟宜设法扩充,官绅合力,令世家、贵族、富户、殷商酌量捐资,广为收恤,城市乡落遍立善堂。所有款项遴委本地公正廉勤之绅士实心经理,酌定章程(章程仿善堂,岁刻征信录),多置田产,藉供饘粥,广葺厦屋,俾免风霜。所有无告穷民,各教以一工一艺,庶身有所寄,贫有所资,弱者无须乞食市廛,强者不致身罹法网。少年强壮之夫,则官为资给,督令垦荒,国家可增赋税。所谓一举而数善备者,此也。

泰西各国以兼爱为教,故皆有恤穷院、工作场、养病院、训盲哑院、育婴堂。善堂之多不胜枚举,或设自国家,或出诸善士。常有达官富绅独捐资数十万,以创一善事。〔十四卷本增:(西人遗嘱捐资数万至百数十万者颇多。闻英人密尔登云:英国有富家妇,夫亡遗资甚多,其创立大小学堂、工艺书院及置穷人贩卖零星物件之地,共费银一千五百万磅。中国富翁不少,虽身受国恩,而竟未闻遗嘱有捐资数万至数十万创一善事者,宁愿留为子孙花费,殊可概也!)〕而其思虑之周密,规制之严明,有远非今日各省善堂所及者。

即以养病院言之:屋宇宽广,洁净无尘,病人到院就医,医药、饮食之需悉出诸医院,医生不惮烦劳,役人不避秽恶,曲加体恤,以愈为期。

育婴堂以美国纽约为最善:房屋百余间,男女自初生以至七、八岁,常有数百人,多或至三千人。每楼十六榻,二榻相并,一卧婴儿,一卧乳媪,衣服精洁。男女四、五岁即使识字读书,教作小玩物,以开其智慧,六岁至八岁女师教以歌诗,舒和血气。俟及岁时,量材荐事。每岁经费约二十六万元,半出公家,半出善士。俄国育婴堂,抚养之道揣摩体恤,无微不至。常有富贵之家,患家中自养无术,出资相助,兼以自托者。

义学堂则贫家童子自五岁至十三岁皆须入塾,兼习工商之事,不学则罪其父母,旷学则其师督责之,至再、至三,仍或不悛,则拘诸改过学堂使之省过。更有富人自制一船,招致贫民供其衣食,设监督之人,令其学习水师,限两年技成,分派兵船充当水手。

英之养老院,伦敦都城凡一千三百七十所,居男妇之老而无告者。月抽其乡租为经费。日给三饭,晨给一馒首、一茶、一牛脂、一粥,午加肉,晚加羹。血气衰者,医士谓宜酒则酒之。男外服黑呢,内服白布,女服什色衣裙,无异充裕之家,每礼拜一易,敝则改造。寝所宽舒,男女异处,夫妇偕则共一室。妇女未衰老者,令缝纫而货之,畀以十之一。有不愿居于内者,饭时乃集。有仅投一宿予一饭者,则别为一所。国主时一临视,或遣子女代查,以昭慎重。

老儒会,则读书寒士虑其就食为耻,继粟继肉,遣人致诸其居。

绣花会,则世家妇女家道中落不能自赡,聚之深邃堂室,供给饮馔,使之纺绣而货之,禁男子不得擅入。

童艺院创于瑞典,继于丹马,后德国亦效之。每年两次令地方查明无业子弟,选其聪慧者,教以雕刻、订书等浅近之艺,限六礼拜学成。考验有效,集资以奖其师,而荐其徒于各工厂,俾谋衣食。

又有保良会,由妇女集金创设。凡有女子之飘流失所、沦入下贱者,设法保护之,或捐资以赎之。

疯人院,或因半生蹭蹬,一意贪痴,以致痰迷心窍;入院之后投其所好,以破其迷。如欲贵则奉以冠裳,欲富则聚以金宝,或择林园以优游之,置钓弋以消遣之,积久生悟,其病自除。每年院中或数十人,或十数人,时有出入,颇著成效。

训哑院及训聋瞽院:有残疾者能令其识字知书,就其所能教以工艺,补天有术,施惠有方,用心亦良苦矣。

法国京畿内善会五区:一为施医院,一为济贫所,一为养老所,一为育婴堂,一为疯癫院。所用上下执役人等六七千名,每年所需经费约一百万磅。其费四分之三由善士捐助,其一分则由工部局拨给。司其事者皆平日笃行好善之教士充之。

美国有劝世会、义学会、戒烟会、抚孤会、养老会、恤疯会、化罪会、防恶会、劝和会、恤贫会、劝农会、虞后会,经费或筹诸国帑,或捐诸民间,莫不经纬详明,实心经理。有保险公司,凡水火、盗贼,房屋、宝物无不可保,人之死、生、寿、夭,亦可出资以保之。

德国则有专保百工之险者。保险之法:凡七日抽工银数厘,厂主各助数厘,国家贴官帑若干,积成巨款。如遇百工或老、或弱、或疾病、或受伤,即将保险之资拨赔养赡。在工人以平日之浪费略加撙节,幸而此身无恙,即可周济同人;不幸自罹灾厄,则一身既延残喘,妻孥亦免饥寒。利己利人莫善于此。而水火、盗贼诸险,可由此而推矣。

夫泰西各国乞丐、盗贼之所以少者,岂举国皆富民无贫民哉?好善者多,而立法綦密,所以养之者无不尽,所以恤之者无不周耳。迹其意美法良,实有中国古人之遗意。

今中国各省或未及举行,或办理不善,堂堂大国,穷民塞途,黑索赭衣②,为海外远人所窃笑,抑独何哉?或曰:"如款项无所出何?"而不然也。夫中国各镇、埠,每岁迎神赛会敛资辄至万千,举国若狂,动辄肇事。何如省此无益之费,以教养贫民乎?佞佛斋僧,布施或倾家业,奸僧淫赌,徒为祸媒。何如留此有用之财,以收恤茕独乎③?

苟得贤有司实心实政提倡其间,复得好善之绅商任怨任劳经理其事,则上有好者,下必甚焉。人之好善,谁不如我?风行草偃,谊美恩明,不二十年而善堂栉比于寰区,穷民绝迹于道路矣!为政之要首在得人,独奈何畏难苟安,自私自利者,靦然人上,充塞两间,〔十四卷本增:竟〕疾视斯民之流离死亡,而漠然无所动也!

穷民无告,无国无之,或因残疾所驱,或为饥寒所迫,是在养民者有以保之耳。英国通国穷民分为两等:一日残疾,一日贫困。而残疾、贫困之中又分幼童、成人两种,兹以历年比较,照录于左:一千八百六十年,幼童之残废者得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二名,贫困者得十一万七千八百八十九名;成人之残疾者得十万有一百十四名,贫困者得六十一万四千一百十五名,共得大小八十五万一千名。一千八百七十年,幼童之残废者得三万有三百八十九名,贫困者得十六万三千七百名;成人之残废者得十三万三千九百三十五名,贫困者得七十五万有三百六十七名,共得一百有七万九千三百九十一名。一千八百八十年,幼童之残废者得二万六千九百九十一名,贫困者得九万九千二百三十七名;成人之残废者得十六万二千三百十三名,贫困者得五十四万九千三百九十九名,共八十三万七千九百四十名。一千八百八十五年,幼童之残废者得二万三千九百有九名,贫困者得七万三千五百十八名;成人之残废者得十六万六千二百七十五名,贫困者得五十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三名,共得七十八万四千一百五十五名。一千八百八十九年,幼童之残废者得二万七千一百九十一名,贫困者得七万七千六百二十六名;成人之残废者得十七万一千名,贫困者得五十三万四千三百十五名,共得八十一万有一百三十二名。一千八百九十年,幼童之残废者得二万五千九百十七名,贫困者得七万一千八百二十八名;成人之残废者得十六万九千一百三十一名,贫困者得五十二万六百六十九名,共得七十八万七千五百四十五名。

按泰西各善堂之宏敞,桥梁道路之整齐,一切经费皆拨自官库,藉以养民,官绅合办,故取诸民而民无怨,奉诸公而民不吝焉。惟养贫院所养者,非尽是鳏、寡、孤、独,凡废疾老幼及无告贫民丐食市廛者,皆为巡捕拘入院中,择其材质所近,俾学浅近手艺,艺成足以自食,始令出院。亦有选其年幼精壮及育婴堂之幼童,令习兵船水手。务使各习一艺,则不至无术谋生,流为饿殍。

《英轺日记》云:英国富翁重贤不重嗣,有无子或子不肖者,临终将积产数百万尽舍建义塾及养老、济贫等院,措置载明遗嘱。自谓殁世无憾。询以祀事何人?则曰:"吾舍资以成善举,虽千百载犹奉吾像于其地,奚以祀为?"语以祖父血食之斩?则曰:"吾祖父养吾一人,吾以财养千万人,大孝即在是矣。"是以善堂林立,规模宏大,非独鳏、寡、孤、独,凡有异地难民皆有以分别养之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二刻拍案惊奇  了凡四训  刘公案  琵琶记  小五义  粉妆楼  颜氏家训  两晋演义  乾隆游江南  四游记  合浦珠  九云记  弟子规  幼学琼林  白蛇全传  乐府诗集  荡寇志  法言义疏  民国演义  大明奇侠传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